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11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孔雀》:浮躁与极端

[复制链接]
3110 0
片名:孔雀 (Peacock)

类型:剧情
导演:顾长卫
主演:张静初,冯砾,吕玉来
上映时间/出品:2005.3/保利华亿
奖项:05年德国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评价:★★1/2 (Very Interesting)

     《孔雀》成名之后,我却一直没想看它。我怕我又将看到张艺谋或者《霸王别姬》式的东西。我希望顾长卫能抛开以前的束缚,我想看到创新。提前看了几篇评论,都对这部片子获奖不以为然。可挡不住诱惑,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坐在屏幕前了2个小时。

      不得不说,失望而回。以前看的批评在电影里一一命中,而最可怕的,是顾长卫没有什么创新。电影的主旋律是平静的,要表达的思想是跃动甚至激烈的。这一切很容易看出,然而在此之外,我分明更强烈感觉到的是导演的浮躁。

      浮躁的结果是矫情。正如一些评论所言,矫情和故意让这部描写现实的影片显得虚假和超现实。大结构的矫情就注定了片子的意义:三段式的结构和倒叙的穿插表面上独特,实质毫无意义并断送了流畅性。姐姐、弟弟,甚至哥哥三个主要人物共有的“极端”性和某方面的“变态”性,让影片的故事显得更加虚伪和矫情——何况,结构的松散错乱根本就导致了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出现。我也想起顾长卫和张艺谋合作的那些所谓经典片,还有著名的《霸王别姬》,《孔雀》究竟在模仿,还是真正的人性本就如此?或者根本就是拍给那些“猎奇中国人性”的外国影评家看的?就为个奖么?

      我不否认《孔雀》在摄影技巧和画面表达的优秀。它获奖自然有它的理由。而“哥哥”——这个电影也许唯一的亮点——的性格也刻画得比较透彻。他和妻子推着自己的家当在风雪夜走着的情景使我唯一感到温情的地方。

      但是,《孔雀》不是《红高粱》,不是《菊豆》,也不是《小武》、《安阳婴儿》那样的地下电影。顾长卫作为导演也不再是当年的摄影师的角色。如果反映生活,反映人性,为什么不更多的立足于基本的生活和人性呢?为什么一味的撮合极端的事件,必须迫切的反映极端的人性?难道把所有的故事放在“文革”的大背景里就什么都真实了?

      一件件琐碎而极端的事件让这部电影显得愈加的不真实和令人怀疑。我们不禁要问:电影要表现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是反映文革对人性的扭曲?还是反映中国人深层的本性?即使是在“文革”,又没有像姐姐一样极端的人,为了一个降落伞就毫不犹豫的当着生人脱下裤子——甚至有没有可能她会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己缝制的降落伞在街上狂奔?有没有一个弟弟痛恨哥哥就到了当众拿伞猛戳哥哥的腿,以至于和姐姐联手企图毒死亲兄长的地步?也许会有,但这是就是生活么?这就是所谓“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么?我看不出来,因为就连电影里人物的这些性格变化发展的本身的因果和一件件并不关联的事件发生的原因都没有丝毫暗示和铺垫。顾长卫似乎在说:一切该出现就出现了,没什么原因。

      同样是拍安阳,同样拍小人物的生活,同样是讲方言。一个是地上,一个是地下;一个有巨额投资,一个成本小的不能再小。然而,《孔雀》和《安阳婴儿》两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却正好相反:我会轻而易举的原谅《安阳婴儿》里说得其实不是安阳话而是开封话,取景也不在安阳而在开封;却不能原谅前者——一部得到“银熊奖”的电影的矫情和浮躁。也许后者没有前者画面的精致以及制作的严谨,但却保留了一个足以让我们一分高下的元素:那就是真实和生动。

      看《安阳婴儿》让我真正的感到生活的无力——这可能正是《孔雀》原本要向我们表达的。可看《孔雀》,我只能感到生活的扭曲和人性的变形而走向的极端。除此之外,只有电影外的浮躁和矫情。

2005/3/26

[ 本帖最后由 zfang 于 3-10 12:49 编辑 ]
表层是海水,底层是火焰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114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6 18:20 , Processed in 0.025432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