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4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甲午120年(下)

[复制链接]
1644 1
  林达敏

  日本自1890年以后,以每年政府收入60%发展海军。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的兵力,已超过中国。战舰要每年一小修,每二年一中修,每三年一大修,北洋舰队都没有能力实行。战舰上防水门的橡胶,坏了也没法更换,所以一中炮,舰只就迅速下沉。更糟是舰只用的是次煤,发出滚滚浓烟,而且速度减低。因此,在黄海大战时,日本舰队发现中国舰队后一小时,中国舰队才知道,战事主动操纵在日本手上。

  虽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但是他在黄海大战指挥失当,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在开战时,他没有指定万一旗舰失去指挥能力,或他本人受伤,由何舰作旗舰,由谁人指挥,于是整个舰队陷入混乱,没人指挥,形成各战舰分别各自作战的不利局面。

  事实上黄海大战惨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当时黄海战云密布,开战已无可避免,但南洋舰队拒绝增援。南洋舰队为湖广总督张之洞所控制。张之洞和李鸿章是政敌。李鸿章权力的支柱,来自他建立的淮军、北洋舰队、和洋务运动的各项实业。他的淮军集团,在全盛时期,有总督、巡抚13人;提督、镇兵424人;司道以上官员百余人,权倾天下。清庭感到威胁。张之洞曾有功于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死后,根据宗法,应该立同治的后辈为帝,但这样,慈禧就成为太皇太后,不能垂帘听政,所以立了与同治同辈的光绪,大臣中颇有不满。张之洞出力为慈禧平息此事,所以慈禧扶植他成为另一集团,和李鸿章对抗。他的权力支柱,来自新军,南洋舰队和他的洋务运动所创立的各项实业。要他拿南洋舰队去增援,就是要他拼他的政治资本去支撑政敌,还有他有慈禧做后台,慈禧主和,他当然拒绝。

  甲午战争,打了九个月。到后期,日本严重缺粮,民间开始骚动。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以表示与民共苦。首相伊藤博文已向日皇表示只能再维持一个月。日本旗舰吉野号的舰长是自称「一生低首拜(王)阳明」的东乡平八郎。他后来在日俄战争时任舰队司令。北洋舰队的管带(舰长),多是他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同学。他事后对福建、广东的十几艘战舰没有增援,感到十分惊詑。他说如果当时中方有增援的话,战争必为中国所胜,历史将会改写。

  张之洞的弄权,使中国被逼签了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失去了朝鲜、台湾、冲绳、澎湖列岛,产生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钓鱼台」问题。中国赔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等于日本政府四年的收入。日本的工业,得以快速发展,奠下了日后二次大战侵华的基础。

  118年过去了。历史和今天的华裔社会,事不同而理同。现在华人参政,是全世界的历史潮流,华人参政团体,如雨后春笋。昔日张之洞和李鸿章争大权、争大利,置大局于不顾。华人团体里面,常有争小权、争小利、争小名,置大局于不顾。中日甲午海战的教训,值得铭记于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

yjltlyl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15-3-15 20: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东西需要充分还原历史,此文太多观点错了,丁汝昌为何不算英雄?当时海军为何无钱,是所谓的清流帝党的误国,他们为搞跨李鸿章的淮系集团不惜国家利益,把海军军费移去建园也是翁家父子玩的把戏,不知兵的文人误国,海战失败后为何威海也丢,断了海军后路,为何各路正规军云集,可是海岸炮台竟不增兵反减兵,好好读下历史,那时的山东督抚是谁,谁下的令,又是清流党人,海军还在奋战,数百丁汝昌亲兵组成的淮军水兵反攻炮台,全部战死,要知湘军,淮军都是同宗同族为主的部队,舍家报国还不算英雄?而朝中的清流党人做什么,竟早上书皇帝说海军投降了,如果有陆军夺回炮台早就不是这局面,如果你有历史知识看看周围驻军的编制吧,再说说张之洞,他也可以算是开明官员,湖南新军是当时唯一能和北洋一拼的部队,不然就没有后来的民国吧,你说南洋海军不救,那又错了,要知海军闽系为主,南洋海军刚成立,没有水兵,没有军官,根本就是摆设,一支海军要训练多久能成军,请您想一下,为何没人才了,这又要说说清流党的文人,这批后清流之前的前清流,就是他们在马江海战中把中国海军摇篮马尾和福建水师,学堂都给送了,所以当时中国除了北洋中的闽系海军部队之外,再无人可操舰一战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6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6-29 00:09 , Processed in 0.026741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