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谢幕
刘知远,沙陀人,世代生活在太原。
刘知远从小就体弱多病,同时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好嬉戏。给人一种沉稳威严的感觉。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和祖父等人的事迹在史书上都没有什么记载; 而生活困难,又备受歧视。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刘知远不甘心这样下去混一辈子,就寻找时机出去干一番事业。
不久刘知远投军到了李嗣源的手下,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 今河南濮阳 )的时候,石敬瑭战马的护甲突然断裂,影响了行进, 几乎要被后梁军队赶上。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坐骑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在自己担任河东节度使后,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成为亲信。
在李从珂起兵争夺李从厚帝位时,在石敬瑭的示意下刘知远杀死了李从厚的所有随从,导致后来李从厚被李从珂派人杀死。
事后, 石敬瑭更加重用刘知远,让其担任了马步军都指挥使。
刘知远治军非常严格,对于将士一视同仁,所以他的部队军纪很严,战斗力也很强。
李从珂即位后猜忌石敬塘,后唐清泰三年( 公元936年 ),派大将张敬达率兵五万攻打晋阳。石敬塘闻讯,让刘知远负责守卫晋阳。又派桑维翰到契丹上京( 今内蒙巴林左旗 ),以割让幽蓟十六州( 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 ),并拜耶律德光当义父为条件换取援助。刘知远得知,不同意石敬瑭既进贡称臣又称子的做法,觉得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屈辱的条件。对石敬塘说道: “将军向契丹太宗称臣就行了,何必拜他当义父; 可以送给他金银珠宝,不应割让土地,否则契丹国将来肯定成为中原地区心腹祸患,后悔不及。”
石敬瑭一心想做皇帝,已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担心条件低了契丹不肯出兵,一意孤行地说道: “这件事早想好了,将军不必多嘴。”
最终给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
负责晋阳军事的刘知远对待嫡系部队和此前陆续归附的各藩镇军队以及城中的百姓都一视同仁,军纪严明,在他的指挥下,仅有五千兵马的晋阳城得以坚守两个多月。
等待耶律德光与刘知远里应外合,打退后唐的进攻后,封石敬塘当儿皇帝,建立了后晋,是为后晋高祖。刘知远的统驭能力和军事才干也深得耶律德光的赏识,在他北归之际,指着刘知远嘱托石敬瑭: “此将很是勇猛,以后不要随意舍弃。” 石敬瑭对于这个心腹之将也是非常满意的,石敬塘定都大梁后,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显赫战功,成为开国元勋之一,备受石敬瑭宠眷,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 今太原 )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手握重兵,身莅重镇,日趋显贵。
所有这些官职中, 刘知远最为看重的是北京留守,一旦踏入晋阳这个龙兴之地,野心勃勃的刘知远就开始重复李渊、李存勖、石敬瑭相同的故事。
刘知远到晋阳不久,就招降了山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士谷浑部,但这个民族行为放纵,违反法律的事情经常发生,刘知远对此予以严厉的制裁,一部分土谷浑人于是北逃归降了契丹。刘知远担心土谷浑部发生变乱威胁晋阳的安全,找来大将郭威商议对策,郭威听说土谷浑首领白承福十分富有,喂马用的都是银槽,于是建议夺取他的资财充当军费。不久,郭威引诱白承福等人住进晋阳城,然后诬陷他们谋反,诛杀了四百余人,土谷浑部从此衰落。
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后晋天福七年( 公元942年 )死去。侄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
石重贵即位后,后晋对契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两国之间的战争爆发。
后晋开运元年( 公元944年 ),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北面行营都统,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心怀异志的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除了保境安民之外,对后晋王朝出征的诏令或置之不理,或逗留不前,手握重兵却始终是坐观成败而不发一兵一卒出晋施以援手,刘知远认为: 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不会久居不退; 而石敬瑭对其有知遇之恩,自己曾表示“予未忍忘晋”,马上就与朝廷反目,显得不够仗义,还需要等待时机。刘知远趁着乱世在晋阳广募士卒,养精蓄锐,为自己积累起了一支步骑五万的大军。
后晋开运三年( 公元946年 ),耶律德光再次率契丹军大举进兵,终于攻入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整个中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当时,后晋的各地节度使被迫前往大梁晋见耶律德光,刘知远则仅派遣部将王峻前往。有些部将主张起兵,刘知远则以为用兵有缓有急,现在契丹正得势,不可轻举妄动,契丹并无大志,重在搜刮财物,天气渐暖,势难久留; 而后晋藩镇纷纷投降,也是暂时的,且其中并无图谋中原的豪强之辈; 当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万全。
在中原地区民怨沸腾,契丹的统治开始动摇的时候,刘知远感慨道: 胡人入侵,中原无主,致使藩镇向外投靠,我身为一方主帅,实在感到惭愧。刘知远手下那些渴望建功立业谋取富贵的将士们也都纷纷劝说他早日称帝。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后晋开运四年( 公元947年 )二月辛未日,在太原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汉政权。为了掩饰政治企图,他不改国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公元947年 )。
刘知远封李氏当皇后,杨邠当枢密使,郭威当枢密副使,史弘肇当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面对郭威等众大臣的朝拜,刘知远惭愧地说道: “全靠众位爱卿拥戴,朕今日才能登基,可惜府库空虚,没有财物用于赏赐。朕准备让晋阳百姓捐献财物,分赏众位爱卿。”
话音未落,皇后李氏对刘知远谏道:“陛下倚靠河东开创大业,方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也。”
李氏, 榆次鸣李人, 出身农家女儿,她与刘知远的婚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刘知远少时在晋阳牧马,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嫌其家贫而拒绝。刘知远请了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生子刘承佑。后来,刘知远以军功升河东节度使,封北平王,封李氏为魏国夫人。
刘知远与李氏的爱情故事,被元人刘唐卿改编成《刘知远白兔记》,亦有《磨房产子》、《井台会》、《磨房会》、《红袍记》等剧目,李氏在戏中称李三娘,通过京剧以及川、滇、湘、豫、汉、潮剧等地方剧种的形式出演,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刘知远纳谏,果然深得人心。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搜括钱帛; 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斗争的民众; 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这些措施意在振奋人心,争取后晋旧臣的投诚归附铺平道路。
刘知远让从弟刘崇留守晋阳,同母异父弟弟慕容彦超进攻镇宁( 今河北正定 ),史弘肇进攻潞州( 今山西长治 ),自己统帅大军自晋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霍邑( 今山西霍县 )、晋州( 今山西临汾 )、绛州( 今山西绛县 )、仅二十一日后就进入洛阳,又八日后兵临大梁城下,迫使耶律德光丢下大梁,退回辽国。刘知远定都大梁,改天福十三年( 公元948年 )为乾佑元年,又冒称为东汉明帝第八子淮阳王刘昞\之后裔,修建祖庙,供奉刘邦、刘秀、刘昞\、刘湍、刘昂、刘僎、刘琠的牌位。刘知远追封高祖父刘湍当文祖明元皇帝、曾祖父刘昂当德祖恭僖皇帝、祖父刘僎当翼祖昭献皇帝、生父刘琠当显祖章圣皇帝,封儿子刘承训当魏王( 今河北大名 )、刘承祐当周王( 今陕西西安 )、刘承勋当陈王( 今河南淮阳 ),又让刘承训兼开封尹、刘崇当丞相。减免赋税,大赦天下,堂而皇之地做起了皇帝。
契丹人走后,刘知远为招抚反复无常、生性无耻的杜重威,任其为太尉,拜宋州节度使。但杜重威与幽州指挥使张琏固守邺城,略无降志。刘知远让刘承训留守大梁,自己带着慕容彦超北上,率兵围攻,久战不下。最后,城中食尽援绝,刘知远为求生路,邀朝廷信誓, 以杜重威许之不死才开门投降。
岁末,刘知远凯旋还朝,年仅二十一岁的太子刘承训却病故。刘知远悲痛欲绝,渐成痼疾。刘知远召道士进宫看病,道士忙活半天,劝刘知远改名叫刘暠,才能去病消灾,延年益寿。刘暠改罢名字,病情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已是奄奄一息。他赶忙找来苏逢吉、杨邠、郭威、史弘肇,反复叮嘱道: “朕驾崩后,立刘承祐当皇帝,你们当佐命大臣,小心杜重威造反。”
刘知远在位不满一年,便于乾佑元年( 948年 )元月丁卯日,驾崩于汴京。时年五十四岁。
高祖一咽气,朝臣就把杜重威及其三子在都市以叛逆罪凌迟,由于怨恨之人太多,大家一冲而上,食肉寝皮,仍不能解众人之恨。
刘承祐登基继位,把刘暠埋葬在葬于睿陵( 今河南登封东南测景台左 )。谥为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承祐尊李氏当皇太后,封从叔刘信当蔡王( 今河南汝南 ),让郭威主持朝政。
辽世宗得知刘暠死掉,发兵南下,进攻后汉。刘承祐不敢怠慢,让郭威去邺城做留守防御辽兵。刘承祐送走郭威,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打算封最宠爱的妃嫔耿氏当皇后,遭到杨邠、史弘肇反对,只好作罢。不料耿氏因为没有当上皇后,竟然活活气死。刘承祐大怒,在宠臣郭允明、李业的怂恿下,准备杀死枢密使杨邠和都指挥使史弘肇,告之李太后。太后说道: “此大事也,当与宰相议之。” 太后之弟李业在旁说道: “先皇帝平生言,朝廷大事,勿问书生。” 太后力劝无效,隐帝拂袖而去: “何必谋于闺门”。杀杨邠、史弘肇。
郭威在邺城闻讯,给刘承祐呈上奏章,替杨邠、史弘肇鸣冤叫屈。刘承祐接到奏章,又起了杀心, 李太后则劝道: “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无动,以诏谕威,威必有说,则君臣之际,庶几尚全。” 刘承祐不听, 当即动手。郭威见全家被杀,痛哭流涕,咬牙切齿,在邺城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造反。郭威率兵南下,兵临大梁。
郭威很有心计, 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 并有令--打进京城准许抢掠十日, 以便士兵为其卖命。结果七日后郭威的大军就到了汴京城下,隐帝慌了手脚, 要亲自出城迎战, 李太后再次劝说道: “郭威乃先帝故旧, 自家人, 何至如此无情? 只要守住京城, 再派人去安慰一番, 误会可消除! ” 刘承祐就是不听, 而让慕容彦超率兵出城迎战,慕容彦超全军覆灭,逃往泰宁( 今山东兖州 )。郭威攻进大梁,杀掉刘承祐,葬于颍陵( 今河南禹县 ),谥为隐帝。
后汉亡, 后汉所占区域与后晋差不多,共传二帝,历时四年,是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郭威进汴京后不便马上称帝, 与大臣们商议后, 请李太后做主, 一切事物由太后临朝, 又请太后指定储君。李太后知道郭威的用心, 不肯做主, 后来虽然改立刘崇之子刘赟当皇帝, 还是让郭威摄政, 后刘赟被中途除之。
公元950年残冬,刺青天子郭威出征契丹,在澶州导演了一场兵卒哗变、皇袍加身的闹剧,军士拥之以归,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回京后, 郭威仍尊李太后为母。李太后自知大势已定,能保住性命就万幸了, 乃迁居太平官,上尊号昭圣皇太后。
郭威对其以礼相待, 直至李太后三年后去世, 时年四十二岁。
李太后是个很有见地的人, 在高祖和隐帝之时都提出过不少建议, 可惜因为无力节制其子刘承祐, 致使后汉四载而亡。不过, 她的睿智却使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拥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