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4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老娘舅”仙去,也带走了影视剧中的几分地气

[复制链接]
444 0
                       
李九松是滑稽戏演员出身,六岁即登台演出,是资深的曲艺家,但为他带来最大声名的却是一部长寿的上海本帮情景喜剧――《老娘舅》。上海观众的“老娘舅”走了!曲艺家李九松病逝享年86岁



《老娘舅》海报。

在吴地方言中,“娘舅”有三层意思:一是血缘关系上的舅舅,二是指代善于调解家庭邻里纠纷的德高望重的中老年男性,三是对交警的称呼。老娘舅,则是第二层意思确凿无疑了,前面冠一“老”字,不但指的是善于燮理人情,还多了几分亲切。

虽说十里不同乡,但由于在家族关系中的超然地位,“舅舅”对家庭很多事务都有很高的话语权,到了长三角地区,就被贴上了“调解员”的标签。《老娘舅》也是以此为出发点,以老娘舅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上海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将生活的真谛掰开揉碎,融到了剧中的点点滴滴。李九松出演了这个角色以后,因慈善中透着几分狡黠的面相、稀疏的头发、幽默的谈吐以及面对生活中时不时的小窘迫的尴尬,就成了“老娘舅”的代言人。曹可凡在微博中称其为上海人心中的“老娘舅”,是“一位毕生为大家带来笑声的大好人”,此言不虚。

时势造英雄,人与角色的成功都离不开时代的关系。《老娘舅》诞生于1995年的上海,自有其时代因素。彼时,英达等人携《我爱我家》在中国开创了情景喜剧这一类型,“笑”在荧屏上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于是催生了一个长达近二十年的情景喜剧热潮,各地不乏跃跃欲试跟进者,上海当地的电视台也投身其中,于是就有了《老娘舅》。

对比《我爱我家》,《老娘舅》因为上海对白的原因,只在长三角地区传播,也创造了极高的地方收视率,迥异于《我爱我家》的针砭时弊,《老娘舅》聚焦本地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家长里短各种琐事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内涵和形式上都有着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非常接地气。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文化黄金时代,是一种非常有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好的定位代表一半的成功,另一半则要由演员来实现,剧中出演角色的毛猛达、陈国庆、李九松、嫩娘等都是海派剧种的表演名家,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长期浸淫在海派戏剧文化中,自身有着多年的舞台经验,也对地方生活有着细致入微的体察。在好本子和优秀的制作力量推动下,想不成功也难。

果然,《老娘舅》一经推出,脍炙人口。李九松在其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他的表演熨帖自然,犹如春风化雨,“阿拉就是我们家邻居的老娘舅啦”。由于剧集很贴近生活,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剧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作为解决家庭事务的指南,生活中碰到李九松,也会亲切地叫一声“老娘舅”。这就是艺术的作用,是好的艺术贴近观众的效果。



李九松。

现在回望那个时代,以《我爱我家》始,先后有《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闲人马大姐》《地下交通站》《老娘舅》《家有儿女》等诸多剧集争奇斗艳,用笑声塑造了国人对于家庭生活、部队生活、教育话题、爱国主义等各个领域的认知。其中,作为生活剧中的翘楚《老娘舅》《闲人马大姐》《七十二家房客》《外来媳妇本地郎》等“次经典”剧集在微观层面反映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到了现在,情景喜剧已经式微,虽然有不断推出的综艺节目在挠动人们的神经,但是那个可以会心一笑或者肆意大笑的时代毕竟远去了。

李九松老人家也告辞而去,给最近因为疫情显得灰暗的日子平添了几分阴霾。但是想想,一位德高望重的“调解员”出走,生活的问题会失去很多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悲伤的事情。但是,阴霾不会永在,烦恼也会消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且行且珍惜。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关注

10

粉丝

3185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6 01:41 , Processed in 0.032167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