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北大家长“收费万元”分享教育心得,是智商税吗?

[复制链接]
206 0
                       
这种把丑化说在前头的契约,并不需要网友过多去担心付费者是不是上了当――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欺不瞒不强迫,就无需旁人操心。



近日,一位叫“植竣妈妈”的北大新生家长开设收费QQ群介绍家庭教育经验的消息,成为热议话题。焦点在于,该群每年收费多达9980元,且“不开发票不退费”。许多网友质疑“植竣妈妈”的做法,认为这是交“智商税”。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质疑者:复制你的经验孩子就能上北大吗?

“植竣妈妈”的公告里,除了那夸张的费用外,“北大”显然是最吸眼球的一点。

作为中国Top2的高校,北大向来很受关注,前段时间的“退档补录”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很多人质疑这位“植竣妈妈”是蹭北大的热度――在很多人看来,北大固然很颇有说服力,但北大清华每年在全国招本科生超过5000人,你家“植竣”特别在哪里呢?据说还是拿了个小奖降分录取进天文系的。这样的家长就敢收9980元一年,那奥数金牌直接保送清北的,以及各个省状元的家长,是不是可以收5万10万?“这位‘植竣妈妈’咋就脸皮这么厚?”



还有不少清北学子直接调侃,“把钱给我,我给你辅导高中语数理化,比什么孩子压线上北大的妈妈的育儿经有用一万倍!”

质疑“植竣妈妈”的另一个理由,是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要考上清华北大,天赋和个人努力、以及学校的环境都很重要,家长的努力并不是决定性的。更不要说,个体经验难以复制,认为全盘拷贝“植竣妈妈”的做法孩子就能上清北,过于一厢情愿。

还有很多网友表示,这位“植竣妈妈”有偷漏税乃至非法经营的嫌疑。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欺不瞒不强迫,就无需旁人操心

然而,平心静气地去审视“植竣妈妈”以及她收费时的说法,有些质疑其实经不起推敲。

例如,“植竣妈妈”开的这个收费群虽然以北大作为卖点,但其实在撰述子女教育心得方面,是有多年积累的。其博客有1500余篇文章,其中涵盖299篇“我的教育生活观”、214篇“小竣的成长”、249篇“答网友问”。可以说,作为一个母亲,“植竣妈妈”在育儿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重要的是把她的经验给记录下来了。这些积累的素材至少能让有意取经学习的家长去判断有多少价值。


<em class="desc"style="color:rgb(155, 158, 163); display:block;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0px; margin:0px; padding:0px; text-align:center">“植竣妈妈”的博客文章,引自知乎网友“风雪如归”</em>

不少网友就是看过“植竣妈妈”的博客后,发现她并不是那种控制欲很强的家长,认可其部分观点,才对其有了改观。事实上,能把自己的育儿经表达出来、会经营粉丝也是一种才能,而且是要很多投入的,并不是随便一个北大学生家长就能做到。

另外,“植竣妈妈”也明确说了,“不承诺成绩”,愿意交钱进群的,是学习其家庭教育的理念。这表明,“植竣妈妈”及其粉丝也知道孩子存在个体差异,也知道学校因素会有很大影响,只不过这些报名的家长,希望能把家庭教育这块做得更好而已。



至于“不能中途退款”,“植竣妈妈”也做了解释,因为她认为只有长期坚持学习她的理念才能起到效果――但重点不在于这个解释是否有理,而是在于,“植竣妈妈”在公告中是反复提示了这个条款的,并非收钱后才告知,要是不认可,不报名就行。

这种把丑化说在前头的契约,并不需要网友过多去担心付费者是不是上了当――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欺不瞒不强迫,就无需旁人操心。这是典型的市场行为,认不认可,消费者用脚投票即可。那些动辄提偷漏税、非法经营、以及要举报的网友,说实话都有些多管闲事,这样的交易,目前并没有看到主动寻求监管的理由。事实上,这几年的兴起的“知识付费”经济,大多都处于灰色地带,过强的监管、规范反倒有可能摧毁这样的行业。

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异常焦虑,并不一定是坏事

至于报名参加这样的收费群去学习育儿经,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还真只有参加了的人才能进行评价。毕竟不同家长的情况千差万别,一些家长或许更多的时间都投入在工作上,或者就是不善于教育孩子,因此冀望于参考别人家的经验,走捷径,并且有钱且愿意为捷径付费,那也是一种选择。

可以肯定的是,“万元育儿群”的存在――据称已经有很多家长真的掏钱报了名,截图还可以看到“竣妈”的一个预备群就有2000人――反映了今时今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多么地在意,可以说是所有“中产焦虑”中最为主要的一种。

一些人认为,这些花钱进群的家长,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基于一种亏欠心态、补偿心态,因为自己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所以花钱给自己买个心理安慰。这个说法有些武断,试想想,如果不愿意为了教育子女投入,那又何苦加什么育儿群学什么育儿经,直接放养不就得了?



中国家长之所以如此在乎子女的教育,心态是很复杂的。比如一位叫“程许”的知乎网友提到,大城市里有很多高学历人群,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小孩大概率学习不如父母,985的父母,小孩很可能连211都考不上,这种反差会加重父母的焦虑感。“人对失去一件东西的感受,远超于得到它。如果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容易在教育方面非理性消费。”再比如,当今中国是个高竞争的社会,但很多人到了中年后,只能承认自己的平庸,但是,中国人大多很难接受自家的孩子将来也平庸,因此会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多,也寄托很多。

这样的心态对于孩子来说是否好事,非常值得争论。但客观来讲,这样的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成绩方面通常是有优势的。这可以从美国亚裔家庭孩子的成绩优势可以看出来,2019年,美国教育进步评估项目发现,亚洲学生的平均绩点更高,另一个则报告显示,亚洲学生在ACT考试中的平均成绩至少比其他种族的学生高2分,SAT的平均成绩至少比其他种族的学生高100分。家庭倾注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还是有回报的。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6 06:00 , Processed in 0.019611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