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5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再论校园同性恋

[复制链接]
1559 1
  林达敏

  今年10月27日,安大略人面临重要抉择。那天安省将投票市选,并且同时选举教育委员。我们不仅要选择由谁来当教育委员,还要选择我们的教育方针。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我们子孙後代。

  2012年6月,安省议会通过了《接受同校法案》。该法案把反校园欺淩和性教育混淆在一起,强制执行在幼稚园对四岁以上儿童进行性知识教育,并要所有公立和天主教学校,引导三年级以上学生推动和实行《同性性取向联盟》游行和组织。最後,所有性活动和六种性取向: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恋、怪异者或怀疑自己性取向者、双性魂(LGBTQ+twospirited: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queer,twospirited)都会包括在教育活动课程内。而家长则不能说「不」,或者阻止他们的孩子参加这些课程及活动。

  很多家长感到震惊和忧虑,认为如果长期执行,必然会造成儿童和青少年严重生理和心理的伤害。这法案围绕着一个问题:同性恋。众所周知,爱滋病又名「同性恋病」,主要是由同性恋行为传播。2010年9月,路透社报导,在美国每五个同性恋者,即有一人患爱滋病或是带菌者。

  同性恋是违反自然的行为。同性恋者有自咎和羞耻的感觉,因此常受到抑郁、焦虑的困扰。根据美国儿科医师公会的研究,同性伴侣家暴,比异性关系多两、三倍。同性恋谋杀比普通的情杀案普遍,而且加倍暴力。中国留学生林俊在满地可给同性恋情人割喉而死再行肢解,就是最近较典型的例子。

  同性恋关系通常不稳定,好像一夫一妻,白头偕老的情况很少发生,通常只能维持二、三年。同性恋伴侣所收养的儿童,没有安定的环境给他们成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神经衰弱、吸毒、赌博、酗酒、自杀等。他们也容易从事同性恋行为,较易离家出走,和受到口头或身体的暴力行为。

  学术界未能确定同性恋是否因遗传而发生,曾有过这方面的研究,但重复再做又得不到同样的结果。有些人经过一段时期,又放弃同性恋行为,可见并非遗传。同性恋的发生,是由於在童年或少年时受到勾引(homosexualseduction)而走上歧途。《接受同校法案》,必定大幅度增加勾引行为。这是不可坐视不理的。

  这教育危机的阴影,笼罩在安省的上空。我们的下一代,已经身处险境。大家都明白,男女组成的婚姻,生儿育女,才是正确无可非议,符合大自然的模式。《接受同校法案》的制定,在民意方面,未免忽略。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此法案。为了不把惨痛的後果,遗留给子孙後代,我以鄙见所及,竭诚相告,指出异端邪说。相信我的意见,为秉承阿伯拉罕道统(AbrahamicTradition)之耶、回、犹三教所赞同。我们有口有笔有真理,就请教徒们,和在家中信教而不上教堂的人,打电话和写信给教育委员候选人,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义,痛陈目前政策已犯上了严重失误,要求矫往而立新法,紮紮实实地加强有利於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

  美国保守政治发言人巴克利(WilliamF.Buckley)曾笑言,要强迫有爱滋病的同性恋者纹屁股,使没人敢和他们性交。我们不必这样对待同性恋者。我们应该本着耶、回、犹三教「疾恶而爱罪人」的精神,反对同性恋行为,但不歧视同性恋者,在就业、住屋、交友等各方面都不应该歧视,这样才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同性恋的不是。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

bz6px  曼省小白  发表于 2015-7-4 05: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6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6-26 06:18 , Processed in 0.022573 second(s), 34 queries .